核心提示:近日,央視播放火箭軍向太平洋深處發射洲際導彈視頻,多處畫面被打碼。2024年9月25日8時44分,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上空劃過一道熾烈軌跡——火箭軍成功發射一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。央視新聞發布的畫面中,導彈如鋼鐵巨龍騰空而起,尾部噴射的烈焰照亮海天交界。然而,與震撼的發射場景形成對比的是,導彈的精確制導系統、突防裝置等關鍵部位均被技術性打碼處理。
近日,央視播放火箭軍向太平洋深處發射洲際導彈視頻,多處畫面被打碼。2024年9月25日8時44分,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上空劃過一道熾烈軌跡——火箭軍成功發射一枚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。央視新聞發布的畫面中,導彈如鋼鐵巨龍騰空而起,尾部噴射的烈焰照亮海天交界。然而,與震撼的發射場景形成對比的是,導彈的精確制導系統、突防裝置等關鍵部位均被技術性打碼處理。
這場“有限透明”的展示,既是中國戰略威懾能力的自信宣告,也是大國博弈中“透明”與“保密”的智慧平衡。清晨的發射場上,巨大的發射平臺如沉默的巨人矗立。導彈周身被精密儀器和厚重外殼包裹,在晨光中泛著冷峻的金屬光澤。隨著指揮員清晰而堅定的指令下達,技術人員全神貫注地盯著儀表盤,手指在操作臺上快速躍動。火箭軍某旅官兵趙靜在發射前接受采訪時坦言:“這次發射關系到火箭軍的榮譽,關系到國家的尊嚴與底氣。”這位參軍22年的老兵,曾3次作為備份號手與“點火”指令擦肩而過,卻始終堅守“軍令如山”的信念。當倒計時歸零的瞬間,發射場陷入短暫的寂靜。突然,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撕裂空氣,導彈底部噴射出熊熊烈火,強大的推力將這枚重達數十噸的“鋼鐵信使”緩緩托起。趙靜回憶道:“按下按鈕的那一刻,我等了整整20多年。
每一次備份,都是為這一刻積蓄力量。”導彈升空時,他忍不住三次回頭凝望——這既是職業使命的見證,也是對祖國和平的深情守護。此次發射視頻中,導彈的制導艙段、分導式彈頭布局等細節被模糊處理。軍事專家指出,這種“選擇性公開”是國際通行做法:美國“民兵-3”導彈試驗時,同樣會對載荷參數、突防技術等核心數據保密。東風-41導彈作為中國戰略威懾的“定海神針”,其射程達1.4萬公里,可攜帶多枚分導式核彈頭,采用8軸重型機動發射車(TEL)實現快速部署,配合高超音速滑翔體(HGV)技術,突防速度超過20馬赫,現有反導系統難以攔截。打碼處理既避免技術細節泄露,又通過官方渠道傳遞戰略信號。正如2023年國防白皮書所述,中國核力量維持“最低限度威懾”,但任何針對中國的核訛詐都將面臨可靠反制。數據顯示,中國核彈頭數量僅為美國的6%,但通過陸基、海基、空基“三位一體”核力量建設,已形成有效二次核打擊能力。此次發射進一步驗證了陸基核力量的可靠性,強化了“不可摧毀”的威懾底線。
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zmyunz@126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