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32歲的市民李女士在就餐過程中,因逗弄店內用作食材的甲魚被咬傷下唇,傷口深度達0.5厘米。現場目擊者拍攝的視頻顯示,這只重約3公斤的中華鱉突然探頸咬住李女士嘴唇長達十余秒,在朋友協助下才得以解脫。事發后,涉事餐飲企業立即啟動應急預案,但李女士拒絕就醫檢查,引發公眾對野生動物源性傳染病風險的廣泛討論。
重慶九龍坡區某火鍋店內發生一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意外事件。
女子在飯店挑逗甲魚被咬傷嘴唇 被咬后很生氣查詢后沒有去打針
32歲的市民李女士在就餐過程中,因逗弄店內用作食材的甲魚被咬傷下唇,傷口深度達0.5厘米。現場目擊者拍攝的視頻顯示,這只重約3公斤的中華鱉突然探頸咬住李女士嘴唇長達十余秒,在朋友協助下才得以解脫。事發后,涉事餐飲企業立即啟動應急預案,但李女士拒絕就醫檢查,引發公眾對野生動物源性傳染病風險的廣泛討論。
女子在飯店挑逗甲魚被咬傷嘴唇 被咬后很生氣查詢后沒有去打針
據事發火鍋店經理陳先生介紹,該甲魚系當日清晨從正規水產市場采購,暫養在透明觀賞缸中供顧客挑選。李女士一行五人用餐時,多次用筷子敲擊缸體挑逗動物,期間更不顧服務員勸阻,執意將甲魚抱出合影。"動物受到持續刺激后出現應激反應,突然攻擊最接近的面部位置。"重慶市動物園兩棲爬行動物專家王海峰分析稱,鱉類在繁殖季節(6-8月)攻擊性會顯著增強,其咬合力最高可達200牛頓,相當于每平方厘米承受20公斤壓力。
女子在飯店挑逗甲魚被咬傷嘴唇 被咬后很生氣查詢后沒有去打針
現場醫療處置記錄顯示,李女士下唇形成貫穿性傷口,出血量約5毫升。按照《狂犬病暴露預防處置工作規范》,此類野生動物咬傷屬于Ⅱ級暴露,需立即清洗消毒并評估疫苗接種。但李女士通過手機搜索"甲魚咬傷"后,以"查詢結果顯示無需打針"為由拒絕就醫。重慶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副所長張明對此表示擔憂:"網絡信息存在嚴重誤導,所有溫血動物都可能攜帶狂犬病毒,而冷血動物傷口易感染嗜水氣單胞菌等致病微生物。"隨著暑期餐飲消費高峰來臨,類似事件可能進入多發期。重慶市12315平臺統計顯示,7月以來已接到6起水產傷客投訴,較去年同期增長200%。專家呼吁建立"觀賞-選購-加工"物理分離的標準化流程,同時加強公眾教育,糾正"甲魚無毒"的錯誤認知。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,最安全的做法是保持適當距離,用專業工具進行挑選,讓專業廚師處理危險環節。畢竟,美食的樂趣不應以安全風險為代價,而規范的市場環境需要經營者、監管者和消費者共同維護。
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的內容,請發送郵件至zmyunz@126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